高考完美收官,接下来就是填志愿这项重要工作了。志愿的选择将影响自己的一生,所以我们要慎重的考虑。很多家长会纠结,到底是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学校呢?小编综合了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1.学习成绩优秀,在省级重点中学年级排名位于前列的考生,应首选名牌综合大学,在此前提下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专业。切忌以专业定学校。因为在名牌综合大学里,即使同学对专业不满意,在入学后仍有很多转系、转专业、修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等二次选择的机会。
如果是以专业定学校,这部分同学的某些能力就可能得不到发挥,特别是选择了那些操作性很强、专业面很窄的工科专业,当想跨学科学习或转系、转专业时,便会发现由于专业的限制,困难重重。
2.学习成绩中等的考生,似乎可选择的学校数量多,专业也多为操作性很强的工科、社会科学及相关专业,机会要多于学习成绩优秀的考生。
但事实上是,由于这部分考生为数众多,高攀不上去,低又不肯屈就,可选择的余地就变得很小了。对于这部分考生的志愿,应选择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远的名牌学校,这样可选择的余地会变得更大,竞争会小些,同时也有益于今后的发展。
3.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考生,选学校更为重要。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在当地一般本科或专科录取批次控制线上下浮动的考生。
应当承认,这部分同学的高考竞争能力相对于前两类同学要弱一些,所以,选择一所位置较偏、所设专业又不太“热”的学校,就很有可能被录取,甚至还有可能提高一个批次录取。
每年都会有部分农业、林业、石油、地质、矿业、师范院校由于生源不足,导致降分录取,而那些处于专科分数段的第一志愿报考这类学校的本科专业的考生,则都顺利地被这些院校录取到相关的本科专业就读。
4.如果同学大学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可以考虑优先选学校。因为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应聘时学校的牌子相对而言显得更重要。
办学实力是考量院校性价比的重要技术指标。它主要包括: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重点学科与特色专业等。
办学规模:院系多少、开设多少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多少人,硕士研究生授予点多少个,博士研究生授予点多少个;
办学条件:硬件条件如院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多少,多少个国家实验室、多少个研究中心,有无“两院院士”、有多少,有多少位正副教授,图书馆多少藏书等。软件条件如承担国家科研课题多少,发表论文、科研成果多少等等;
办学水平:考研升学率、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院校综合排名、科研获奖奖项等;
专业特色:专业特色也是办学实力。
建国后我国高校经历过三次大的院系或院校调整与革新,一是上世纪60年前后时期,二是文革时期,三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是有血脉相承,具有延续性的。它的出身前世好比是它的遗传基因。目前的高校好多都是几经更名与调整,已不能明显的看出他的“身世”。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目标院校的前世今生。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考量院校文化积淀、文化传统、教育理念、人文精神、发展基础等这些“遗传基因”。
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前身是华东化工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由此出身可以看出,有关化学、化工类专业肯定强势。河海大学,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更名为河海大学。一看便知是我们最早的水利行业的最高学府,相关水利的专业很强势。
我们考生都比较看重大学的所在城市,因为大学所处的地理区位、所在的城市,代表着一种人文环境,也代表着考生的一种心理距离与交通的便利与否。
不同类型的城市,由于交通、通信、信息、人文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则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产生一些明显的差异。
但是,大家要注意:(1)好地区的高校报考的学生的多,录取分数高,从自己的考试分数实际出发,要量力而行。(2)不要唯城市地域论。目标院校所在城市的距离、环境、经济、交通、气候、生活习惯等都是要综合考量的,不能偏颇。
1.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可供选择的学校层次相差不大时,应该将报考的重心、重点转向选择专业上。
2.在所报专业和就读学校发生矛盾时,应该优先考虑专业。因为升学最终是为了就业,选择一个毕业后能用得上、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比选择学校更重要。
3.学校各方面情况差不多时,优先考虑专业。现在有的高校实行按大类招生,同学入校后到大二或是大三才选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学校。
4.如果大学毕业后想继续深造,则应该打好专业基础,为今后的长远发展目标做好规划。可能同学选择的专业所处学校的牌子不是太响亮,但是如果同学能把专业学得很好,本科就读的学校不仅不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还可以为同学以后考入更好的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翻开招生专业目录大家会看到,同一个专业那么多所院校都在开设,第一反应是应该怎么选呢?简单地说,如果您只是定了一个专业的大方向,而不是首选院校,那么在分数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参考“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选择那些有学科优势的院校,如“国家重点学科”代表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学科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最有含金量的判断标准。除了国家重点学科还有省级重点学科、院校重点学科,这些学科是省级、校级所评选的重点,一般也都是各校投入较多,实力雄厚的专业。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等具体内容可登陆阳教育部光高考信息平台查询。
专业名称只是对一个专业的高度概括,想要知道相同名称的专业有什么区别,还要看各校具体的专业方向。专业方向往往决定着学生培养方向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在人才培养上,不同的院校其培养方向和特色各有不同。如同样是车辆工程,有的侧重车辆本身,有的侧重轨道交通,有四年制也有五年制,从未来发展和继续深造的角度讲,学生在考虑时还是应该区别对待。当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要考虑的这么详细,只要大致方向对了就可以了。
但还有一种情况,考生在选专业时就要看清楚一些了。那就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最大好处,就是把确定具体专业的环节推后。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充分了解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再次选择。可即使是相同的招生大类,各学校旗下所包含的专业有时也是不同的。如工商管理类,厦门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就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3个专业;兰州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包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5个专业;而武汉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则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7个专业。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大类包含的专业方向,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否包含在某“大类”之中。
考生家长在对以上两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解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学校的招生要求。这些专业录取及特殊要求一般都包含在学校的《招生章程》中。考生家长除根据各人体检结果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限报专业外,还要参考所报高等院校章程,弄清专业录取条件和特殊要求,避开限报专业。
很多专业都明确规定了身体受限情况,如交通运输工程和航海技术等专业对考生双眼裸眼视力有要求;农学、林学、心理学、侦察学、生态学、考古学、海洋科学、地质工程、环境工程、轮机工程、食品科学工程等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者;一些口腔医学专业只招右利手考生(即不招“左撇子”)等。
除了身体条件外,很多院校对某专业的单科成绩和会考成绩有要求。
另外,要提醒考生家长的是一定要看目标院校当年的章程,因为是否符合学校的规定,直接关系着考生能否被某高校录取,无论考生怎么挑选,最终的录取决定权还是在学校。所以,看清学校对专业的具体招生要求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面说的是一般原理,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大家要综合起来考虑。根本的一条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出选择。
如果同学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就要对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进行一番认真考察,进行比较后再选择。有些大学名气虽然很大,却有可能在某个专业上“输”给学有专攻而名气稍逊的其他大学。
另外,专业方向也可以决定选什么类型的学校。例如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如果想做一名教师,因为需要有教学实习经验和教师修养课程,选择师范类院校会比综合类院校更容易就业;如果想做文秘或记者,在综合类院校就能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比较适合文秘或记者工作。
误区1:认为平行志愿可以多次投档、没有先后顺序
对策:把平行志愿政策研究透
解析: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平行志愿的6所高校在投档中只作为一个志愿,只享受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考生被投档,即使被退档,也不能再投到本轮投档的其他高校。
平行志愿填报高校也有先后顺序,并且平行志愿的投档是在分数优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顺序进行的,投档时,电脑从考生第一志愿高校开始检索,如果考生第一志愿高校报“低”了,即便后面还报了与自己分数相当的“高”校,则也只能“优先”被第一志愿的“低”校录取了。
误区2: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对策:别冷落了招生章程
解析: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课程)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由此可见招生简章里面的信息介绍很关键,不可轻易忽视。
误区3: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
对策: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都要拉开梯度
解析:志愿梯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院校志愿梯度,二是专业志愿梯度。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
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但也不是不考虑,在考虑梯度问题时,建议考生对照往年的分数,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学校要填一个保险系数高的。
误区4:全部填报热门专业
对策:“冷热”专业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解析:在填报志愿时,建议考生和家长客观对待冷门和热门专业,科学、理性选择专业志愿,千万不要跟风选择、随波逐流。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5:只凭专业名称来选择
对策: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如课程设计、就业去向等
解析: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6:不服从专业调剂
对策: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应该统筹考虑
解析: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你被调剂到的专业极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一般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误区7: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对策:警惕“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
解析:平行志愿填报虽然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同样存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
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矛盾出发把投档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退档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档,也将直接进入征求志愿。这是平行志愿填报最大的风险。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志愿不服从调剂。当然,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志愿服从调剂,就不会退档,落榜生将大大减少。
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3.志愿没有梯度的风险。
误区8:选专业时不考虑兴趣和特长
对策:选择专业要扬长避短
解析:在选择高考志愿时,要考虑考生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就拿上边这个考生来说,首先,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其次,这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势必要面对众多各种各样的患者。医患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诊疗环节,而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点。
误区9: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
对策: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解析: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误区10: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来报志愿
对策: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解析:在一些咨询会上,不少高校会粘贴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进座”。
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正确的志愿选择,需要综合考生分数、兴趣以及全国各高校实力、专业信息及历年的招生录取情况等各项因素。志愿填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荐大家借助优志愿智能模拟推荐系统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填志愿。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下载“优志愿App”
优志愿依收录了各大高校及专业信息,以及历年高校在各省市的投档线、最低录取分数、计划招生人数、位次等各项数据。数据与各省考试院发布的信息一致,考生可轻松查询。
在优志愿智能模拟填报系统中,输入考分及文理科,就可为考生推荐一批适合的院校和专业,省去翻阅大厚本的烦恼,轻松锁定目标,再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科学填报志愿。